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6:58 点击次数:57
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叫确认偏误的认知偏差,它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、关注和记住那些能够证实自己已有信念或假设的信息,而忽视、否定或忘记那些与自己信念或假设相反的信息。那么今天的故事就和它有关!
图片
一、成语的含义
疑(yí):怀疑。
邻(lín):邻居。
盗(dào):偷。
斧(fǔ):斧子。
字面意思:怀疑邻居偷了自己的斧子。比喻没有根据的怀疑别人。
语法结构:动宾式成语,贬义词,一般用来形容人没有事实依据就胡乱猜疑他人。
造句:
我们不能一有点风吹草动,就疑邻盗斧,要讲证据才行。
二、成语的来源和故事
出处:《列子·说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邻之子,视其行步,窃斧也;颜色,窃斧也;言语,窃斧也;动作态度,无为而不窃斧也。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,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,动作态度,无似窃斧者。”
故事:
从前,有个人家里丢了一把斧子。他怎么找也找不到,心里特别着急。他左思右想,觉得邻居家的儿子最有嫌疑。他就开始留意观察这个邻居家的孩子。他看那孩子走路的姿势,觉得鬼鬼祟祟的,肯定是偷了自己的斧子,所以才这么不自在。再看那孩子的脸色,红一阵白一阵的,好像心里有鬼似的。听那孩子说话,也觉得吞吞吐吐的,像是在掩饰什么。总之,在他眼里,这孩子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像偷了斧子的。
过了几天,这个人去山谷里干活。他在挖地的时候,突然挖到了自己丢失的那把斧子。原来,是他自己上次干活的时候把斧子落在山谷里了。他这才想起,自己错怪了邻居家的孩子。等他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时,就觉得这孩子走路大大方方的,脸色也很正常,说话也很自然,一点儿都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。
解读:
如上面的疑邻盗斧的故事中,那个人怀疑邻居的孩子偷斧后,其言行都觉得可疑,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说不是那个孩子偷的,那个人是不会信的,他只听能证明那个孩子是小偷的信息,等他找到斧头后,确认偏误消失了,所以才会觉得那个孩子言行正常。
三、近反义词
近义词:
疑神疑鬼(yí shén yí guǐ):
形容人很多疑,毫无根据地胡乱猜疑。
反义词:
实事求是(shí shì qiú shì):
有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,不夸大,不缩小,真实地反映情况。
四、感悟
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们能明白,在生活里,可不能像故事里的这个人一样,没有证据就胡乱怀疑别人。我们看待事情、判断别人,都得有事实依据,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就下结论。要是像“疑邻盗斧”这样无端猜疑,不仅会冤枉别人,还可能破坏和别人的关系。我们要学会用客观、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人和事,并且还要听从“不一样”的信息与观点,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用手机号注册的九游账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